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正文

4个月大的武大“天问”,会开口说话了

视频加载中...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30日讯 “你好,我是一个机器人,名字是‘天问’,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哦。”29日下午,武汉大学智能制造实验室,刚刚4月大的人形机器人“天问”开口说话了。

武汉大学研制的人形机器人“天问”。长江日报记者 汪洋 摄

“天问”是武汉大学刘胜院士统筹研制的人形机器人,高1.8米,重65公斤,已拥有“大脑”和“小脑”,并集成了该校自主研发的语言大模型。记者现场见到,4个月的它目前还算不上很灵敏,但与人沟通已基本无障碍。

科研人员当场问它:“你以后可以干什么啊?”数秒后,“天问”答:“我可以帮你做很多事情哦,我可以帮你做家务,比如打扫房间、洗衣服、做饭啥的,你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呢?”

顿了一会儿,“天问”接着说:“我还可以陪你聊天,给你讲笑话,听你倾诉心事,甚至还能帮你写作业,解答难题……”连珠炮式的话语逗笑在场的师生和记者。

该校工业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李淼是刘胜团队的核心成员。他告诉记者,人形机器人最核心的部位是“大脑”和“小脑”,头脑中的芯片让它实现人机交互功能,不仅能“看”到前方的人和物品,友好地与人握手,还能伸手抓取物件。

“操作是人形机器人控制的一大重点,针对不同形态的物品,机器人手如何抓得稳、握得住,实现类似人手的抓取效果,是我们要攻克的重要难题。”他介绍,相比国内外其他人形机器人,“天问”有36个自由度,其中灵巧手的自由度就有7个,抓握能力很强。团队经过多次尝试,使用3D打印的较柔性材料,模仿人的肌腱,为“天问”打造出这双柔性手。

记者看到,“天问”柔性手的手腕处装有一个小摄像头,就像它的眼睛一样,能够观察和记录每一次抓握物件时的动作,通过不停地学习动作要领,“天问”会越来越聪明,抓握的本领越来越强。

“天问”已经具备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只因目前仅制作一台,研发人员还得用绳索固定住它的肩部,避免它摔倒。记者看到,当“天问”身上的绳索被解除,它能稳稳站立着,并跟随指令迈开步伐。向前走、转弯,它行走过程中膝盖自主弯曲,并根据指令停下脚步。

李淼告诉记者,目前团队正在给“天问”设计制作更强壮的上肢,未来它将主要应用到商业服务场景中,如在家庭、工厂、超市等取代人力搬运重物。

为何取名“天问”?李淼说,“天问”的取名灵感源于屈原的千古名篇《天问》。“我们还有一个设想,未来这款机器人能够深入太空,比如登上月球建房子。”

该校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邓俊告诉记者,“天问”身上90%以上的零部件来自省内。如它的“大脑”和“小脑”,其大模型芯片是与湖北企业黑芝麻合作。他说,这使得“天问”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沟通成本非常低。相较市面上现有的人形机器人,“天问”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优势。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实习生孙佳莹 通讯员武柳青)

【编辑:王戎飞】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