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正文

宣恩廖光新:山里娃的音乐“筑梦人”

“我扎根在农村学校34年,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想用音乐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廖光新说。在宣恩县博雅实验学校的教师工作队伍中,活跃着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他恪守初心、甘于奉献,用歌声点亮山区孩子的梦想;他主动作为、坚持不懈,为年轻教师树立榜样;他关爱师生、服务群众,坚定对党和教育事业的挚爱。从一线教师成长为党支部副书记,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廖光新。

初心 让梦想发芽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一阵热闹欢腾的合唱声从宣恩县博雅实验学校的排练室传出,“土家娃合唱团”在紧张地为第二届艺术节做准备,指导孩子们排练的就是合唱团的成立者——廖光新。而这动人的旋律背后是一位党员教师坚守初心、甘于奉献,用艺术点亮希望的故事。

2010年,廖光新来到宣恩县椒园镇中心小学工作(现宣恩县博雅实验学校),经过几年的工作,他发现留守儿童几乎占了学生总数的50%。这些孩子大多自卑、胆小,缺少父母的陪爱。“留守”成了一根刺,深深扎在廖光新心中。

宣恩廖光新:山里娃的音乐“筑梦人”

“音乐是直达心灵的最好媒介,我想用音乐去改变他们!”2016年9月,廖光新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成立合唱团。借由“春蕾计划”,廖光新在学校挑选了60个孩子,而这60个孩子全部是留守儿童。

“学生学好正课就好……”“音乐期末又不考……”成立之初,一些家长担心加入合唱团影响孩子学习,为了打消家长们的顾虑,廖光新利用下班时间挨家挨户家访,召开家长会,隔段时间请家长们线上线下观看合唱......慢慢地,在他的坚持下,家长们也纷纷同意孩子加入合唱团,最终挑选的60个孩子,一个都不少地加入了合唱团。“我当时也有些忐忑,但一想到为了孩子们,便义无反顾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音乐只是他的爱好,为了教好孩子们,廖光新不耻下问、不厌其烦地请教同行和专家,甚至不惜自己花钱去武汉找教授授课。

就这样,他有计划地展示孩子们的成长,争取学校的支持......经过两年的练习,合唱团的孩子们从不敢开口、懵懂怯场,到一次次站上舞台,他们勇敢歌唱,歌声载着梦想,飞向远方。

“放学后我喜欢待在合唱团,合唱团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六年级毕业生一涵(化名)说。她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幼小时母亲离家出走,跟姑姑一起生活的她,从小就寡言少语,不爱交朋友。自从加入合唱团后,她开始愿意表达,变得阳光开朗,还成为了班里的文艺骨干。

“这个孩子在合唱团待了3年,就像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什么事情她都愿意跟我分享。”谈到一涵的成长,廖光新甚是欣慰。“现在孩子们脸上展露笑容,身上透着阳光,心中充满自信。”看着孩子们的变化,也更加坚定了他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初心——用音乐伴随孩子们快乐成长。

坚持 让梦想开花

55岁的廖光新有着19年的党龄,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不计得失,不谈报酬,他的教育初心,从未变质。

“我想让孩子们登上更大的舞台,去展示自己。”梦想的种子种下了,当然希望看到他开出最美丽的花。2018年7月,机会来了——合唱团收到了北京“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的邀请函,他和孩子们都高兴坏了。

为了不挤占学生上课的时间,廖光新每天早上6点多从离学校50公里的地方驱车赶过来,7:30准时给孩子们排练,无论刮风下雨也从不迟到,为了追求精益求精的效果,等孩子们都散去,他就一个人留在排练室创作改编......往往等他忙完,都错过了早餐,只能空着肚子去忙其他的工作。

宣恩廖光新:山里娃的音乐“筑梦人”

“得知只能挑选32个学生去北京的时候,我是一筹莫展。”廖光新回忆着说道。在北京与来自世界5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支青少年合唱团同台竞技,对山里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廖光新不想让孩子们失望,无论如何他都要去尽力争取,尽量让合唱团所有的孩子去北京参加比赛。

紧张排练之余,他就四处打听,多方求助,校领导、赞助商、举办方,他不放过一丝机会,最终为合唱团争取到了52个名额。他带着孩子们把《大山里的土家娃》等歌曲唱上了国际合唱节的舞台,让世界聆听了他们的声音。作为恩施州唯一的参赛团队,土家娃合唱团获得了优秀表演奖。

“北京好大啊!”“我回家了一定要告诉同伴和爸爸妈妈们,我到过天安门.....”这次比赛不仅让孩子们把歌声留在了北京,更把自信种在了心间,看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笑脸,廖光新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传扬 让梦想结果

走进廖光新办公室,各式各样的奖牌摆满了房间,午后的阳光洒在奖杯上,金灿灿的格外耀眼,面对这么多的荣誉,廖光新却总觉得做得还不够。

“合唱团毕竟只是一部分学生,我更希望看到全校学生的改变。”面对合唱团的成绩,廖光新并没有骄傲自满,他开始寻找更多途径来开展学校美育工作,于是他便将目光放在了学校大课间。

作为学生集中培育的一个阵地,廖光新积极探索大课间形式,与校领导沟通想法,征求教师意见,关注学生需求,将非遗文化的连厢、摆手舞,民族国粹的戏曲操,现代元素的啦啦操、花样跑操等融入大课间活动中。让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文化,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学校大课间相当精彩,学习累了就盼着大课间放松一下。”学生肖一铭说。多样的课间活动,既让学生们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获得了师生的好评。

宣恩廖光新:山里娃的音乐“筑梦人”

思变求远,向新而行。2020年10月,“廖光新工作室”成立,为中小学合唱交流搭建了平台。

“第一次成立工作室,对于‘半路出家’的我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我担心自己不够专业,工作室的建设会受到限制。”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廖光新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众行相携方可致远,凝心聚力定能笃行。四年来,廖光新带领工作室成员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为研究领域,立足课堂,工作室通过每一次的活动,不断吸纳新的教学方式,为全县音乐教师的成长搭建阶梯。工作室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带动周边8所学校成立了学校合唱团,加入了“手拉手”合唱项目,唱响合唱之声。

通过“春蕾计划”,工作室多次开展全县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培训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与大城市的合唱团开展公益合唱交流活动,让城里的合唱团走进了大山,让山里的孩子接受到了大城市的音乐教育。

“他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也激励了我,让我也想为学生多做一些事。”工作室成员李青霞说道。工作室的成立,让廖光新的教学模式开始“走”向更远,由他原创的歌曲《找嘎嘎》《老嘎公》等,成为了朗朗上口的校歌,而他的付出带动了区域的合唱教学快速发展,以合唱引领美育浸润乡村校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今,特色大课间已经在全县16所中小学开展起来,全县共成立了14支合唱团队。

“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把孩子们温暖的歌声传递给更多的人。”8年来,廖光新带着合唱团多次参加公益演出,为宣恩椒园梨花节助力演出,参加在彭家寨举办的“知音湖北 四季村晚”,为暑期托管班孩子送去美妙的歌声......他用一颗党心连民心、暖民心。

宣恩廖光新:山里娃的音乐“筑梦人”

“我愿意当山里娃的‘筑梦人’,让他们用歌声绽放出绚丽的春天。”追梦不问年龄,党性永不褪色。如今,年过五旬的廖光新,始终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在他的带领下,土家娃合唱团取得了北京第十四届国际合唱节优秀奖,湖北省金蕾杯二等奖,湖北黄鹤艺术节二等奖等好成绩,他也先后获得了恩施州四有好老师、恩施州卓越教师、宣恩县卓越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向丹 黄庆 张春梅)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