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红树林变“金树林”,江门首单蓝碳拍卖即将落地恩平,时长共28秒)
红树林变“金树林”,江门首单蓝碳拍卖即将落地恩平
10月31日,江门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县级自然保护区国有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公告发布,11月20日15时,该保护区第一监测期内5年的国有红树林保护碳汇量5913吨,将以起始价128元/吨拍卖。
当天下午,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蓝碳交易与蓝色金融”系列活动上,恩平上台推介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项目,并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双碳目标’之下,蓝碳深圳试点经验落地江门恩平,对全国探索完善蓝碳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执行所长、主任研究员周余义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恩平生态好,红树林资源丰富,蓝碳交易有一定规模,探索蓝碳生态补偿路径,将为恩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注入动力,推动大湾区蓝碳经济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
蓝碳是什么?蓝碳如何交易?蓝碳拍卖何以落地恩平?跟着南方+一起涨知识吧!
Q1:蓝碳是什么?
碳交易是一种应对全球变暖气候危机的解决方案,以一定的法律和规则为约束和依据,给碳排放量定价,把它包装成一种资产或者“商品”,是用于抵消人为碳排放当量的虚拟交易。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10件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中,有3件典型案例均涉及认购碳汇。
“蓝碳”即海洋碳汇,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是指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红树林是地球上最富碳的生态系统之一。
数据显示,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每年清除30%以上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海岸带植物生物量虽然只有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每年的固碳量却与陆地植物相当。
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里白鹭翩飞。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红树林、海草床、盐沼并称为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碳汇能力。其中,红树林的固碳能力尤为明显,因此,保护和修复红树林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重要内容。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探索建立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背景下,2019年起,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发了我国首个红树林碳汇项目。
蓝碳碳汇具有交易性、权属性、稀缺性、区域平衡性四大特性。与林业碳汇相比,蓝碳具有更大的碳吸收速率、更高的储存密度以及更长的储存时间,“负排放”潜力巨大,蓝碳经济大有可为。
Q2:蓝碳如何交易?
去年5月25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发布《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这是全国首个以“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的的方法学,填补了国内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空白,加快推动海洋蓝碳价值转化。
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该方法学重点研究国家保护性质的红树林所产生的碳汇等生态价值如何计量、监测、核证,指导项目开发和市场化交易,为建立自然资源碳汇市场提供技术支持,是将无形的生态资产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重要依据。
在该方法学的指导下,去年9月26日,中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在深圳土地房产交易大厦内成功拍卖。该次拍卖的总碳汇量为38745.44吨,该笔交易标的约为总量的十分之一,拍卖起始单价为183元/吨,最终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以485元/吨的成交价竞得。该笔成交价格成为了全国碳汇市场的最高单价,而拍卖所得也上缴深圳市财政,反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
恩平市政府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受访者供图
基于深圳试点经验,2024年初,恩平市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达成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战略合作,共同开展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开发工作,从标准体系、开发操作、价值评估到市场交易机制,全流程完善和构建蓝碳经济体系。
目前,项目已由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完成蓝碳开发、由中国林业科学院完成核证,第一监测期内(2010年8月1日-2024年8月1日)共14年产生的碳汇量16555.47吨,计划于今年11月20日在深圳公开拍卖其中5年的碳汇量,合计5913吨碳汇量。
Q3:蓝碳何以落地恩平?
在中国大力推进海洋战略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蓝碳越来越受关注。生态环境好、生态价值转化机制逐渐完善,这是蓝碳经济落地恩平的关键。
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蓝碳交易与蓝色金融”系列活动上,恩平市副市长赵超儿推介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项目。受访者供图
恩平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一座生态之城。这里拥有林地面积103.9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7%;拥有大湾区最大的水库——锦江水库,总库容达4.18亿立方米;拥有珠三角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次生林——七星坑原始森林,总面积达10万亩;以及大湾区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约5600亩的镇海湾红树林。
近年来,恩平市践行“两山”理念,以“一库一贷一中心N转化”机制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即建立生态资源库、引入绿色金融、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创新N种转化模式,将分散、零碎的生态资源进行集约化、产业化整合,为山水林田湖矿产等自然资源“赋值”。
截至目前,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已存入整合集体经营性用地538公顷、撂荒地284公顷、林地54311公顷;摸清全市可转化设施农用地8347公顷、水库200多个、可整合开发的水电站14个。
这些碎片化的生态资源存入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后,转化为可计价、可交易、可融资的生态产品,交由市场开发运营,最终实现生态价值“变现”。
此外,恩平还引入金融资金,将散落的、闲置的政府控制物业屋顶打包盘活,建设分布式光伏;整合14个水电站,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并提质改造,将水电站发电效能提升约30%,改造后预计总收益达6.3亿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恩平还探索出“两预两委托”模式盘活茶枝柑特色产业园4600亩,预计总产值约1.6亿元;以委托运营模式盘活野生茶园1000多亩,为周边村庄提供约5000人次的就业机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约60万元收入。
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价值转化模式,助力恩平“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2022年9月,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促进“资源—资产—资本”转化案例入选《广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第一批)典型案例》。2023年8月15日,恩平市成为全省第一批12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之一。
采写:南方+记者 张婧媛
视频:熊毅 杨兴乐
◎相关链接
蓝碳深圳试点经验异地推广,首单落地江门恩平
【作者】 张婧媛;熊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