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向记者反映,西安市昆明路与民洁路十字西南角,由西向东的人行道沿收窄了一截,不少行人选择走到了机动车道上,很是危险。
记者实地察看后,发现了其中原委:几栋老旧居民楼建设较早,后遇城市升级道路避不开只能如此“规划”,形成人行道“被占用”的现状。
因为老旧小区无法拆改而影响城市规划的现象在全国屡见不鲜,大多出现在大城市。
一边是车水马龙,现代高楼林立的城市主干道,一边是往来拥挤,人称“老破小”陈旧家属区。是改还是拆?住房上了“年纪”,如何实现健康“养老”,成为众多老旧小区居民的“心病”。
危危老矣
拆不了?
“占道”的北侧楼体属于城西热电小区的一部分,院内显眼处,一块醒目的牌子赫然写着“此院危楼 闲人勿进”!
热电小区院内“温馨提示”
随着城市更新发展,新规划难免会与旧建筑起“冲突”,北侧楼又“危而未拆”,究竟为何?
毋庸置疑,小区是“先来者”。
从门卫处得知,此小区房龄已有近四十年,楼体外侧临街部分是日化用品门市部,楼内多为杂物堆砌,陈旧的环境、落后的设施和楼体的老化,小区已鲜有人居住。
据介绍,民洁路片区是老旧小区的集中地,热电小区、西钞小区、西化小区等共同构成了一片“老旧矩阵”。得益于前年市政府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目前这几个小区均完成了改造。
唯独热电北侧院由于产权和老化原因,被当地列为“危楼”故尚未纳入改造范围,至于为何至今未拆,漳浒寨街道工作人员表示尚不清楚。
何为老旧小区?按照住建部2019年发布的文件,具备“建成于2000年以前、公共设施落后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三个条件,方可认定为老旧小区。
老旧小区改造并非一蹴而就,上需政策支持,中需资金筹措,下需居民协调,桩桩件件都是大工程。部分小区缝缝补补已经难以解决问题,热电小区北侧院就是典型例子。
“这院楼破败不堪,我们都希望拆之而后快。”附近居民表示。
“原拆原建”这个办法虽一劳永逸,但也并非通用。拆迁看似简单,背后涉及的问题却巨大而复杂。
记者走访发现,热电小区北侧院之所以拆不掉又修不了,一方面由于早期“单位房”性质产权复杂“动不得”;另一方面由于业主大部分已搬离,使用权却还在,沟通上便存在隐形阻碍,改造拆迁工作无限搁置。
就拿资金筹措来说,由于居民大部分为老年人,资金无法收集,单位搬迁又无暇顾及,街道无权干涉等原因,改拆工作便无从谈起。
改不动
有何难点?
同属老旧小区的西安市建二公司建东街住宅楼(建东街15号院),情况也并不乐观。
记者看到,小区楼体破败,门卫形同虚设,地面脏乱不堪,管线垃圾更是随处可见。居民赵大妈说,她在这里已居住二十多年,老旧环境早已见怪不怪。
小区内店铺经营者透露,这里是最早的陕建家属院一部分。近些年碑林区的城改项目并未涉及到此,加上集团公司也一直未开启小区改造计划,导致如今景象。
建东街15号院小区环境一角
小区改造为何难?记者调查发现,主要问题就是资金来源。多年前碑林区启动轰轰烈烈的社区改造之时,15号院居民也期盼自己的小区能焕新,但无奈于资金筹措遇瓶颈,加上彼时陕建集团正处于转型改革时期,此事便被搁置。
记者查询相关信息,近年来碑林区出台了《碑林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总指挥的西安市碑林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指挥部。
2020年,碑林区完成改造小区417个,年底前286个小区改造已基本完工,包括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含光小区、中原新村、省公安厅家属院等,其中并未涉及建东街15号院。
像这样虽老未危,却因陈旧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小区占大多数,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多依赖政府投入,而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资金筹措渠道单一,难以满足大规模改造的需求。
改造之初,部分资金可能需要由业主进行承担,但业主意见难以统一,资金筹措工作难上加难。
除此之外,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改造难度过大。小区基础设施存在严重老化和破损的问题,如道路不平整、下水道堵塞、电线老化等,且小区的建筑结构复杂、管线混乱,施工难度大导致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面临诸多困难。小区居民对改造的期望和诉求各不相同,改造过程中协调困难,不同程度上也会影响改造进度。
探索破题
“焕新”有解吗?
当下,老旧小区改造或多或少面临着专项资金执行率不高、改造管理不规范、改造范围有限、配套服务不完善、长效管理养护难、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
放眼全国,多地改造案例似乎能够寻得几分思路。
2019年,成都中央花园的部分业主积极成立业委会,直指小区改造,有人支持成为了第一批原动力。
接下来便是走访民意达成合力。当年各地有关“原拆原建”的指导文件均要求小区业主达成100%同意率,但成都中央花园属于大型商业小区,住户数量上万人,业主来源五湖四海,学历认知更是不尽相同,业委会最终经过长达五年的沟通,完成了99.99%的同意率。
最关键的“钱”的问题同样也困扰着中央花园。当时需要业主自筹一部分资金,但一年物业费都收不了多少,人们出钱的意愿自然不大。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中央花园想到了开发新楼盘来筹措资金。具体而言是将原先40万平米的旧房拆除,建成70万平米的新房,原业主产权面积不变,剩下30万平米开发商卖掉赚钱,原业主0成本住新房,政府无需掏钱,也能增加市中心房市供应量。
但这一方案被相关部门驳回,理由是容积率超过了规定上限,中央花园的改造瞬间被打回了原形。
反观北京丰台区马家堡路68号院,面对资金筹措问题时,在原拆原建过程中增加了地下空间用于商业经营,地下物业以出租和出售的形式,筹集到的资金便很好地反哺了改造需求。
热电小区北侧院外墙
当前西安老旧小区改造所面临的困难,除了政策支持和资金筹措等办法,住房公共维修基金(大修基金)也是一项“隐藏技能”,这是几乎每个小区都有的一笔预算。
公修基金自1998年设立以来,直指预防房屋“老年病”,一般存于当地房管部门的专户代管账户。
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区急需维护,这笔资金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值得一提的是,按规定提取公修基金需要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否则公修基金就只能趴在账户里“落灰”。
此外,业主让利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有条件的小区让利一部分土地空间,出售给社会资本经营,从而解决资金问题。例如北京东三环劲松桥西侧,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劲松小区,利用此办法从社会资本处置换了3000万,小区改造好了,业主一分钱也不用出。
同时,近年来物业管理领域开始实行“酬金制”和“信托制”,两种方式均将物业管理费用支出的决定权交由业主,保证资金来源的同时,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能增加小区“寿命值”,业主对资金利用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原建售卖、政府拨款、企业扶持、居民自筹、让利增收、公修基金、酬金信托等,对于解决“钱”的问题都是不错的参考方案。
最后,如何让花出去的钱更少,又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技术提升便是一大利器。北京桦皮厂胡同在改造中利用装配式混凝土技术,将原本需要15个月的工程缩短至3个月,节省了时间和资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呈指数级增长,和城镇化一同到来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如今大厦落成,但也“大限”将至,对于大多数居民而言,老旧小区再不好,也是这辈子唯一的房产。
因此,如何让自己的住所持续宜居下去,成为了很多居民所关心的问题。为了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做深做实,近年来陕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障老旧小区改造顺利进行。
省发改委相关文件中明确2024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全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496个,因地制宜新增停车位和充电桩等设施。
省财政厅会同住建部门,研究细化《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改造内容、改造标准、资金筹措和项目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一个住宅单元有一户业主提出加装意愿的,即可启动意见征询工作,助力居民“一键回家”,提升居住幸福感。
城市发展愈发快速,房屋从增量开发到存量更新已成事实,改造需社会各方力量介入,更需众多参与者们的惺惺相惜。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方可集中力量办大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